大卫ˑ戈德曼:在乌克兰问题和中美关系上,美国应放下自满
【采访、翻译/观察者网 刘倩藜 编辑/宁栎】
观察者网:最近美国一家偏保守主流报纸主动向您约稿,希望您就俄乌局势发表评论。但当您交稿时,对方拒绝予以发表。对方说了理由吗?你觉得是怎样的观点或表述刺激到了对方的神经?
戈德曼:在那篇评论中,我说俄乌战争的爆发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非常相似。一战前,各方基于各自利益,采取了理性行动,但共同制造了一场灾难。
面对当前俄乌局势,几乎所有美国主流报纸的社论立场都是把责任归咎于俄罗斯。我并不是在为俄罗斯向乌克兰发动攻击做辩护,但引发俄罗斯行动的是西方不断将北约东扩至俄罗斯边境的行为。包括亨利·基辛格(美国前国务卿)、威廉·伯恩斯(美中央情报局局长、美国前驻俄罗斯大使)在内的许多美国人都曾警告北约不要扩张,并预测了当前这一灾难性后果。尽管事实已证明这些警告是正确的,但大多数美国主流媒体在报道这次俄罗斯对乌开展军事行动时拒绝谈及历史脉络。
2014年《华盛顿邮报》发表基辛格文章《解决乌克兰危机要”以终为始”》
观察者网:中国有可能调解俄乌冲突吗?
戈德曼:这当然是可能的。3月9日我在《亚洲时报》上提到了这一点;3月13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王辉耀博士在《纽约时报》上也提出了这一观点。中国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主要贸易伙伴,乌克兰是最早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中国有资源,可以提出帮助战后重建,以此促谈,推动双方达成妥协。但调解取决于双方是否有意愿妥协。
目前还不清楚俄方会愿意接受什么样的妥协。乌克兰的立场也很难解读,因为乌总统泽连斯基在一些场合提到愿意妥协,在另外一些场合又把俄罗斯比作二战期间的纳粹德国,但纳粹德国毕竟是个邪恶存在,和它达成妥协是不可能的。
在不愿妥协的双方之间进行调解是有风险的,因为一旦调停失败,外界可能会”甩锅”给这个调解人。不过,我仍然认为,如果走出这一步对中国来说是积极的。
观察者网:欧美禁止进口俄罗斯能源后,又纷纷向拉美、中东产油国家求助。这个进口结构调整,会对全球能源市场带来什么影响?